2009/11/19

【Fri. 編輯推薦】張雍 文字攝影集 <蒸發>- 12/3 田園城市發行

13334_180728269790_158509999790_2735601_5573445_n

Simon Chang's new coming book (photographs+text) - will be published by Gardencity, Taiwan on the 3rd of December, 2009.

www.simon.chinito.com


《蒸發》 http://www.simon.chinito.com
張雍 攝影、文字
256頁 / 16.5 x 24 cm
田園城市 / 2009.12.03
ISBN 978-986-7009-79-1

代序之一 -

<看見張雍>

攝影家 郭英聲 2009.初冬

曾經在異國成長及之後流蕩的日子中,我歷經著一次又一次情感的撞擊,那些過程沈鬱著內在底層無以名狀的壓抑與瘋狂。攝影對我來說,不僅只是一種表現,更同時是我救贖的出口。

我不知道張雍為什麼選擇布拉格,然而看著張雍影像中那種交錯著悲壯與蒼茫的孤獨感,我心裡想著,他在尋找著一種什麼樣的自我救贖。

清晨空無一人的街道。
屋內角落一個錯置的面具。
街頭張牙舞爪的管路。
地鐵中閉目沈思的過客。
車窗內面無表情的人們。
階梯長廊下著芭蕾舞衣的女孩。
風吹過草原。
一雙歷盡滄桑的手。
獵犬巨大的頭佔滿整個畫面。
一張露出半張臉的小孩,瞪大著眼睛看著你。
排列整齊的獵物,詭異並且悲壯的躺在地上。
遼闊雪地中,彷彿柏格曼「第七封印」的死亡之舞。
狩獵季節中,獵人,槍,與蒼茫。
工作中的男人,窗內嚎哭的小孩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
冷冽的寒在影像中凍結,一些時間的停滯,一些人與景的對視,一些表情。

就像是影像中的極簡主義,張雍透過鏡頭說著人與人與景與情緒。
第 一次看到張雍的作品,是他為布拉格Bohnice精神病院所記錄的影像,沒有浮誇的濫情,就好像是一種客觀的語調,敘述著被拍攝對象日常的生活,以及內在 世界,似乎只是自然的平鋪直敘,然而一幀幀影像中的眼神與情緒氛圍,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的狀態,以及空間與人的關係,卻深刻著一種情感的純粹。張雍似乎讓自 己站得很遠卻又同時貼的很近。

面對著他所熟悉與不熟悉的世界,張雍選擇了「簡單」。
在張雍的作品中,我看見一個異鄉旅人的鄉愁與疏離,看見一種侵襲的力量。
看見張雍。

- 攝影家 郭英聲 2009.初冬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蒸發》
張雍 攝影、文字
256頁 / 16.5 x 24 cm
田園城市 / 2009.12.03
ISBN 978-986-7009-79-1

代序之二 -

<在左手腕上刺青的人>

宇文正(聯合報副刊組主任)

不 久前一位在大學教授國文的朋友告訴我,她現在用張雍在聯副發表的作品來跟學生探討「旅行文學」。這話乍聽很容易引起誤解,長期以來書市上的「旅行文學」太 容易使你聯想到美食、品酒、單車等等時髦的字眼,打開張雍的書,你看到的不會是這些東西,而她說:「張雍的作品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旅行文學!」

我 想起第一次收到張雍的稿件,在每天兩百多封的email中,點開他的郵件,一張張黑白攝影照片,冬日裡枯寂的樹、帶槍男人深刻的臉容、蒼茫雪地裡的一行 人、整齊排放的獵物……。反覆看著這些黑白照片,彷彿聽見凜冽空中一聲槍響,詫異是誰、在哪裡拍出這些作品?點開文字檔,張雍,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。

那 是他在聯副刊出的第一篇作品〈遠方的獵人〉。從此陸續接獲他的來稿,也從信中漸漸了解了他的創作歷程。張雍的作品恐怕不能簡單以「旅行文學」定義,那是他 所選擇的生活啊!我先是被那些影像吸引,一篇篇讀下來,領略這個年輕人如何在一切安逸的情況下,看著手腕上的刺青「La vie est ailleurs」(生活在他方),背起背包,開始了長期的探險……我被這勇氣與意志力深深感動了。

而包圍在異質文化中,張雍這一個「邊 緣人」(客居在捷克的東方人),既不同於享受異國風情的遊客,也不把目標放在融入、同化、恆久生根,他的目光與鏡頭凝視著這個地域的「邊緣」人們,吉普賽 貧民區、巡迴遊走的馬戲團、女子精神病院……。這些作品不是為旅行或是創作的單純樂趣而存在,它們是對話,是作者與現實世界的深刻溝通。我於是醒悟,當我 第一次安靜看著那些照片所聽見的劇烈聲響,並非來自狩獵者瞄向遠方的長槍,而是來自這個在左手腕上刺青的年輕人,即將爆發的巨大能量。

- 宇文正(聯合報副刊組主任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